1、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是党召开的第几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答: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这是党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前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分别于1992年、1999年、2005年和2014年召开)
2、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3、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12个必须: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
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这12个必须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4、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5、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答: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四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7、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关系”,“四个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三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四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8、如何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答: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9、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答: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0、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答: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11、如何正确把握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答: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1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与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与共”就是指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13、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指的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14、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在哪些方面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
答: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15、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答: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16、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以什么为原则?
答: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17、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针对“三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三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三特”指的是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
18、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什么?
答: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19、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0、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四个特别”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特别”是指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2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2.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八个坚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靠各民族共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4.民族工作的“三个反对”是什么?
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
25.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26.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7.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28.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29.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本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0.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过程。
3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共同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