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民族?答: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问题?答: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什么?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4.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指的是什么?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8)坚持依法治国。
7.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8.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是什么?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0.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1.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12.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答:(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坚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政策。(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8)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1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是什么事件?答:1935年5月,红军长征期间,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海结盟”。
14.什么是民族平等?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15.什么是民族团结?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16.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是什么?答: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障;(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3)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7.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答: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18.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是什么?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9.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答: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20.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21.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22.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指什么?答: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
23.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
24.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教育这项活动?答: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25.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思路是什么?答: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26.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是什么?答: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27.民族团结进步“四项教育”是什么?答: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知识的教育。
28.民族团结的“五个认同”是什么?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9.民族团结的“三个不忘”是什么?答: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
30.民族团结的“五个维护”是什么?答: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31.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是什么?答: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32.民族工作中的“三个离不开”是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相互”是什么?答: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34.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什么?答: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
35.我国56个民族有哪些?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白族、朝鲜族、侗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满族、土家族、瑶族、达斡尔族、东乡族、高山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仫佬族、羌族、水族、土族、佤族、阿昌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仡佬族、保安族、德昂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塔塔尔族。
36.为什么把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答:在我国,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37.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是多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是113792211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8.49%。
38.什么是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多少?答: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有22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3万人。
39.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两个?答: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40.我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哪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答: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回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